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教學改革的不斷進步,信息技術被廣泛運用到教學的各個領域,利用 Flash、PPT、網頁等形式的課件輔助課堂教學。 這些課件的使用既能滿足教師教學的多樣性,又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高教學質量等方面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由于小學生對動態的信息較為敏感,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時, 就應該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創設生動趣味、形象直觀的教學情境,為學生的語文學習增添無限的樂趣,激發學生的無限潛能。 本文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 就如何發揮信息技術作用,提高教學質量談一下自己的幾點做法。
一、利用信息技術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提高學習的自覺性,實現快樂學習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提出:“小學語文教學必須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 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刺激學生的學習靈感,激發學習熱情,使學生在愉悅的狀態下接受新知, 實現快樂學習。 ”針對這些要求,小學語文教師必須研究教學方法,整合優質教學手段,改變教學模式, 通過形式多樣的素材展示, 豐富教學內容,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優質課程資源。 信息技術的使用,為學生提供引人入勝、惟妙惟肖的教學情境,使學生感到耳目一新,眼前一亮,從而牢固吸引學生的眼球,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
比如,在進行《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教學時, 教師利用信息技術手段為學生創設圖文兼備、聲像并茂的課件資源,教學形式上體現了趣味性, 教學內容上體現了豐富性和生動性,教學方法上體現了多樣性。 尤其是課件中插入的體現文章主旨的精美圖片, 通過色彩和線條的展現讓學生更深入地感悟到小女孩的孤苦,感悟小女孩的無助,使學生在心靈上與作者產生了共鳴, 使學生對作品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體會。 再有,課件中插入了特定的背景音樂, 極大地渲染了小女孩賣火柴的氛圍,那寒冷的夜晚,漆黑的夜晚,又是在一個圣誕夜,一個孤獨無助的小女孩為了生計,流浪街頭賣火柴。 情境的設置,使學生融入特定的情境中,切實感覺到了小女孩的無助。 音樂使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 使學生的抽象思維向深處延伸, 滿足了學生對課堂教學趣味性的追求,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利用信息技術突破教學重難點,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提高教學效率
在傳統的語文教學中, 教師的講解基本是利用語言來進行的, 對重難點的突破主要是通過多次強調,學生反復記憶、死記硬背來完成的。 在信息化時代,一節好課最關鍵的是要處理好教學的重難點。 要突破教學重難點,教師必須千方百計選擇各種教學手段, 優化教學環節,革新教學方法,實現特色教學,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提高教學效率。
比如,在進行“黃山奇石”的教學時,教師利用信息技術展示文章中的精美文字、 段落時,穿插一些精彩圖片,給學生一種圖文并茂的刺激,讓學生在感受語言文字美的同時,感悟自然造化之美。 通過多種感官的刺激,靈動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使學生深刻理解了作品中的寫作手法, 以便學會在今后自己的習作中運用。 另外,對那些具有典故的黃山奇景, 教師利用多媒體進行視頻展示,通過導游的講解或者當地住民的介紹,使學生更全面地了解黃山的山美石奇, 體會出作者的用筆之妙。 這種教學方式,可以有效調動學生的積極思維, 使學生熟練掌握對自然美景的描寫方法, 為將來學生的習作訓練和進一步學習奠定基礎。
三、利用信息技術手段進行德育滲透,全面落實三維教學目標
新課程理念下的語文教學, 要求教師必須全面落實三維教學目標, 其中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也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任務之一。
我們語文教師應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作用,展示跨時空的教材信息, 為學生創設時代背景,勾起學生的無限遐想,激發學生的思想情感,有效實現語文教學過程中的德育滲透,升華學生的情感,全面落實三維教學目標。
比如,在進行“長征”的教學時,由于教材設計的知識距離學生的年代較遠, 學生無法理解長征的歷史背景, 無法感悟長征途中的艱辛,更無法感受作者寫長征的用意。 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況,教師在教學時,利用多媒體手段播放有關長征的視頻, 主要給學生展示紅軍過草地、爬雪山的真實場景,給學生創設歷史條件下的情境,激發學生的情感,使學生深刻理解中國歷史的坎坷, 當今幸福生活得來不易, 從而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好好學習,將來報效祖國,很好地達成了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學目標。
總之,新課程理念下的語文教學,教師必須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整合課程資源,激活課堂教學,優化教學過程和教學方法,解決傳統教學遇到的難題,培養學生的感悟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科素養, 全面落實三維教學目標,提高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小學語文課程標準。
[2]喬永奎。多媒體技術的優勢在語文教學中的體現[T].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3(28):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