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hohmo"><ruby id="hohmo"></ruby></td>
    <td id="hohmo"><ruby id="hohmo"></ruby></td>
    <acronym id="hohmo"><label id="hohmo"><address id="hohmo"></address></label></acronym>
    藏刊網,職稱文章發表、期刊投稿權威機構

    投稿咨詢

    投稿在線咨詢

    專著咨詢

    合著&獨著&編委

    編輯在線咨詢

    專利咨詢

    專利申請&轉讓

    編輯在線咨詢

    軟著版權

    軟著版權

    編輯在線咨詢

    在線溝通

    論文&專著&專利

    編輯在線咨詢

    微信聊

    微信掃一掃

    首頁 > 農業論文 > > 龍蠶鎮蠶業養殖技術推廣情況調查
    龍蠶鎮蠶業養殖技術推廣情況調查
    >2023-09-25 09:00:00

    原標題:蓬安縣龍蠶鎮蠶業技術推廣現狀調查。

    摘 要 2013年10-11月,采用查閱文獻、實地調查和問卷調查的形式,以蠶業技術推廣為切入點,對蓬安縣龍蠶鎮的蠶業養殖現狀進行了調查。但存在蠶業養殖推廣專業人員不足,農技人員專業技能不高,農村養蠶勞動力缺乏,蠶業技術推廣的傳播內容與農戶需求間還有差距等問題。通過調查,對存在的問題提出對策。

    關鍵詞 蠶業;技術推廣;現狀調查;四川省蓬安縣龍蠶鎮。

    所謂農業推廣,是把新的科學、技術、技能、信息等,通過試驗、示范、培訓等手段,傳授、傳播、傳遞給農民,去開發農民智力、改變農民行為,改善農業生產要素的質量和結構,促進農業科技進步和科學管理水平的提高,從而發展農業生產力,不斷提高農業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1].國外對農業技術推廣的研究比較深入。國外發達國家農技推廣體系經過上百年的發展,逐漸形成了一些較為成功的推廣模式[2].美國埃弗雷特。M.羅杰斯對農技推廣流程和影響因素等都有了深入分析[3].國內對農業技術推廣的研究也比較多,包括目前農業推廣體制體系存在的問題和解決思路和措施等。然而國內對蠶業技術推廣的研究比較少,陳佑偉認為四川蠶業普遍存在“公司+基地+農戶”這種模式,有利于蠶業技術的推廣、提高了蠶繭產量[4].楊勝特針對貴州蠶業技術推廣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提出加強政府投入,健全蠶業技術服務機構等措施[5].

    南充是全國四大桑蠶基地之一,蓬安縣是四川省優質蠶繭基地縣,龍蠶鎮更是以蠶業而得名,是蓬安縣重要的養蠶基地,對于龍蠶鎮蠶業技術推廣的研究未見報道。本文對龍蠶鎮蠶業養殖技術推廣情況進行調查,了解蠶業養殖技術推廣在龍蠶鎮蠶業發展中的現狀,探討蠶業養殖技術推廣新模式。

    1 調查地點和方法。

    1.1 蓬安縣龍蠶鎮基本情況。

    龍蠶鎮原會龍鄉,地處蓬安縣南大門,與蓬安縣新園鄉、南充市高坪區會龍鎮、搽耳鎮接壤,地理位置為106° 21'43“E ,30°52'56”N,幅員面積36 km2,實有耕地面積884.9 km2,其中水田492 km2,旱地392.4 km2.全鎮轄16個行政村,141個社,4 619戶,1.6萬余人。土地肥沃,四季分明,雨量充沛,適合多種植物種植。特別是蠶桑產業曾飲譽全川,早在1979年就榮獲國務院的通令嘉獎,并在以后的20余a時間里,連年被中共南充市委、市人民政府授予“蠶?;剜l鎮”稱號。

    1.2 調查方法。

    查閱文獻,整理和分析蓬安縣農業技術推廣在龍蠶鎮蠶業養殖方面取得的成果。實地調查,對蓬安縣蠶業局、龍蠶鎮農業服務中心從事蠶業技術推廣情況進行調查,了解鄉鎮蠶業技術推廣組織所實施的具體對策和措施。問卷調查,設計問卷,隨機對龍蠶鎮的100戶蠶業養殖戶進行問卷訪問,調查他們對蠶業養殖技術傳播者、傳播內容了解和對傳播效果等的滿意程度,從而分析龍蠶鎮的蠶業技術推廣是否到位。

    所有數據的統計和處理均用excel.

    2 調查結果。

    2.1 龍蠶鎮蠶業養殖現狀。

    2011年全鎮有養蠶戶3 800戶,占總戶數的82.27%,年養蠶量共計8 776張,年產繭36.2萬公斤,年創收1 013.6萬余元,人均收入603.54元,其中人均收入最高的村為大樹溝村達891.06元,其次為金家溝村為838.98元,最少的為獅兒村和建設村,分別為490.59元和491.41元(見表1),2011年全鎮蠶業收入占龍蠶鎮牧業收入的36.7%.蠶業養殖為村民的重要經濟來源之一。

    2.2 龍蠶鎮蠶業養殖技術推廣現狀。

    2.2.1 龍蠶鎮蠶業養殖技術傳播者現狀。

    龍蠶鎮蠶業養殖技術傳播者為龍蠶鎮農業服務中心和蓬安縣蠶業局。

    2.2.1.1 龍蠶鎮農業服務中心。

    龍蠶鎮農業服務中心現有工作人員7名,其中農業專業技術人員4名,所占比例為57.1%,這4 人中中級農業專業職稱人員2名,初級農業專業職稱人員2名,他們均直接從事蠶業養殖技術推廣工作。

    2.2.1.2 蓬安縣蠶業局。

    蓬安縣蠶業局屬縣政府直屬事業單位,內設5個中層機構,共有人員17人。其主要職能包括:制定全縣桑蠶發展規劃、蠶業技術的培訓與推廣、優質蠶種的供應等。直接從事蠶業養殖技術推廣的是生產股和科教股,共有成員5名??h蠶業局從事蠶業養殖技術推廣專業技術人員所占比例為29.41%.

    從人員配置上看,縣蠶業局和鎮農業服務中心與“農業技術推廣法”規定的各級農業技術推廣機構的人員構成,應當以專業技術人員為主體,其比例應當不少于80%的要求還有一定距離[7].存在專業技術人員少,農業專業技術人員職稱不高的現狀。但作為蠶業養殖傳統大縣,為了有效地開展蠶業養殖工作,克服專業人員少的不足,2006年在龍蠶鎮成立了蠶業合作社,由鎮農業報務中心和縣蠶業局直接指導。合作社2012年有社員283戶,戶平養蠶9.5張,戶平繭款收入達到9 386元。累計流轉桑園2 100畝,有效提升了蠶桑產業綜合效益,使畝桑經濟效益由原來2 000元左右增長到現在5 000元左右。它的成立有效推動了龍蠶鎮蠶桑產業的發展,促進了農民穩步增收,為當地蠶業發展起著很好的示范帶頭作用。

    2.2.2 龍蠶鎮蠶業養殖技術傳播內容。

    蠶業局通過舉辦科技之春宣傳月、下派科技人員、舉辦培訓會、發放培訓資料等形式,進行蠶業養殖技術的推廣。推廣內容有:桑園管理、蠶病綜合防治、小蠶共育、大蠶省力化飼養、方格簇上蔟技術、桑樹病蟲害防治等。截止2012年,蠶業局舉辦各種形式的技術培訓共計96期,培訓人次110 000人次以上,印發各種技術資料68 000余份。通過培訓,蠶農掌握了新的養蠶技術和方法,對蠶病的預防也有了較好認識,提高了蠶農栽桑養蠶的技術水平[6].

    2.2.3 龍蠶鎮蠶業養殖技術傳播對象。

    從2010-2012年,龍蠶鎮鄉村勞動力占總人口比例分別為50.2%、49.2%和48.7%,鄉村勞動力中農業勞動力占總人口比例分別為21.1%、21.2%和22.1%,而外出務工勞動力占總人口比例分別26.16%、25.4%和為23.6%(見表2),都高于農業勞動力占總人口的比例??梢婟埿Q鎮老齡化人口多、鄉村勞動力偏少,外出務工的人員多,農村勞動力分布不均??上驳氖?,外出務工的勞動力比例在逐年減少,農業勞動力在增加,這樣就有更多的勞動力在農村從事種養殖業,因而會使蠶業養殖技術傳播對象增多,蠶業養殖才可能后繼有人。

    2.2.4 龍蠶鎮蠶業養殖技術傳播媒介。

    龍蠶鎮蠶業養殖技術傳播媒介的調查采用問卷方式。問卷的主要內容:蠶業養殖傳播者的知名度、傳播渠道、傳播效果及對傳播內容的理解度和關注度。

    共發放調查問卷100份,收回100份,有效問卷87份。對問卷進行統計,龍蠶鎮蠶業養殖技術傳播25%通過技術推廣員、3%通過政府通告、31%通過親戚朋友、33%通過宣傳冊、8%通過其他方式??梢婟埿Q鎮蠶業養殖技術傳播媒介主要是以印刷媒介(宣傳單宣傳冊)和言語媒介(人際傳播)為主,而人際傳播的比例占到了56%.調查發現人際關系網在一個系統的擴散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3].因此龍蠶鎮蠶業養殖技術傳播媒介的運用是比較得當的。

    2.龍蠶鎮蠶業養殖技術傳播效果。

    通過對農戶的調查發現,傳播者通過各種渠道向傳播對象宣傳技術,受眾對于傳播內容也容易明白,但最終傳播效果卻是只有43%的農戶表示會使用傳播的技術。究其原因,在對傳播內容關注情況方面,95%的農戶會首先關注該技術帶來的效益,對傳播內容的關注度僅58%的人積極關注,這說明實際傳播的內容與農戶期望卻有一定差距,所以傳播效果不甚理想。

    3 結果分析。

    存在的問題:

    龍蠶鎮人口老齡化嚴重,外出務工人員較多,導致農村養蠶勞動力缺乏,且養蠶經濟收益低于外出務工,龍蠶鎮2011年村民外出務工人均年收入為7 000元左右,而養蠶的人均年收入卻只有600元左右,且養蠶付出的勞動力成本遠大于種植其他經濟作物,農戶養蠶信心降低。據統計,龍蠶鎮2011年蠶繭產量為36.2萬kg,2012年產量為31.6萬kg,減少了4.6萬kg.

    作為農業技術推廣的主要力量,鄉鎮農技站(中心)普遍存在著專業技術人員缺乏、專業技能不強、農技隊伍不穩定等問題,導致在農業技術傳播的過程中,推廣力量薄弱,有效信息難以及時準確到達群眾的現象。

    作為傳播者的鎮農業服務中心和縣蠶業局,傳播的內容還與農戶的需求有一定差距,導致農戶對推廣的蠶業養殖新技術、新方法關注度不高,使用不及時,未能很好的實現預期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龍蠶鎮蠶業養殖發展對策:

    首先加大對養蠶業的政策扶持,為養蠶戶發放免費蠶種,提供專業的養蠶工具,對部分缺乏資金的養蠶專業戶提供資金幫扶;著重培養養蠶專業戶,樹立行業典范,選取養蠶意愿大、具有一定養蠶經驗的農戶重點培養,給予技術、政策上的扶持,幫助養蠶專業戶提高技術,擴大養殖規模,提供資金扶持。從而起到示范帶動作用,鼓勵更多農戶投入到蠶業養殖中來。

    其次有針對性的培訓技術推廣人員:針對鎮上農業技術推廣人員專業技術不高的情況,鎮政府通過聯系市、縣兩級蠶業局或者高等院校蠶業養殖方面專家學者進行培訓或者講座等方式,學習國內外蠶業養殖技術的經驗,掌握先進的蠶業養殖技術和農業技術推廣方式。提高龍蠶鎮農業推廣人員的專業素質,幫助農戶更好的進行蠶業養殖,增強農戶養蠶積極性。

    第三,在進行技術傳播過程中,創新傳播模式,根據農戶實際需求,改變傳統的農技傳播模式,強調農業技術對農戶實際增收的影響,通過先效益后技術的方式取代過去一味強調技術本身的方式,促使蠶農主動了解技術的本身,自發接受技術。在進行技術推廣的同時,作為傳播者,首先要了解受眾的需要,然后要把握受眾的心理,這樣針對受眾需求而制定的傳播內容才是最有效的。

    參考文獻:

    [1] 鄒國元。 有機農業種植技術。[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1:57-58.

    [2] 梁敏,楊德勝。 亞太國家農技推廣模式比較研究[J]. 現代農業科技,2013,14:282-284.

    [3] 埃弗雷特。M.羅杰斯。創新擴散[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2:46-49.

    [4] 陳佑偉,王升華。 四川蠶業產業化發展現狀剖析[J].四川蠶業,2002,(2):9-13.

    [5] 楊勝特,羅朝斌,王殿平,等。 貴州省蠶業技術推廣的現狀與對策[J]. 貴州農業科學,2011,10:145-148.

    [6] 羅紅柏。團結一心渡難關,艱苦創業謀發展--蓬安縣蠶業局推進蠶桑產業化建設的調查與思考[J].蠶學通訊,2005,25(2):55-57.

    [7] 袁登榮。鄉鎮農技推廣體系的現狀及發展策略研究[D].北京:中國農業大學,2005.

    [8] 呂尚彬,朱彬。 基礎傳播學[M].北京:農業出版社,2010:44-45.

    [9] 趙成元。南部縣蠶業現狀調查與發展對策[J].中國蠶業,2009,(2):84-90.

    [10] 席云虹,梁橘。 嘉陵蠶業現狀與發展對策探討[J].四川蠶業,2009,(4):15-16.

    [11] 張軍。閬中蠶業發展現狀與對策[J].四川蠶業,2012,(3):45-47.

    [12] 杜英武。重慶市蠶業生產現狀及發展對策[J].中國蠶業,2008,(2):75-77.

    [13] 黃啟亮。宜昌市養殖技術推廣的模式探討[D].武漢:華中農業大學,2003.

    綜合排序
    投稿量
    錄用量
    發行量
    教育界

    主管:廣西壯族自治區新聞出版局

    主辦:廣西出版雜志社

    國際:ISSN 1674-9510

    國內:CN 45-1376/G4

    級別:省級期刊

    中國報業

    主管:中國報業協會

    主辦:中國報業協會

    國際:ISSN 1671-0029

    國內:CN 11-4629/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中國房地產業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部和...

    主辦:中國房地產業協會

    國際:ISSN 1002-8536

    國內:CN 11-5936/F

    級別:國家級期刊

    建筑與裝飾

    主管:天津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主辦: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

    國際:ISSN 1009-699X

    國內:CN 12-1450/TS

    級別:省級期刊

    財經界

    主管: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主辦:國家信息中心

    國際:ISSN 1009-2781

    國內:CN 11-4098/F

    級別:國家級期刊

    文化月刊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主辦:中國文化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國際:ISSN 1004-6631

    國內:CN 11-3120/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期刊在線投稿系統
    上傳文件
    支持上傳.doc、.docx、.pdf文件
    18年國內外學術服務,發表國際文獻請認準藏刊網官網

    資深編輯團隊

    專業設計投入方案

    投稿成功率極高

    企業信譽保障

    對公交易更安全

    人民群眾口碑好

    高效投稿流程

    審稿快!出刊快!檢索快!

    正規刊物承諾

    無假刊!無套刊!

    投稿成功!

    藏刊網提醒您

    1.稿件將進入人工審稿階段,審稿后會有編輯聯系您,請保持手機暢通。

    2.為避免一稿多投、重刊等現象影響您的發表,請勿再投他刊。

    確定

    投稿失??!

    藏刊網提醒您

    由于網絡問題,提交數據出現錯誤,請返回免費投稿頁面重新投稿,謝謝!

    確定

    藏刊網收錄400余種期刊,15年誠信發表服務。

    發表職稱文章,覆蓋教育期刊、醫學期刊、經濟期刊、管理期刊、文學期刊等主流學術期刊。

      投稿郵箱:cangkan@163.com

    本站少量資源屬于網絡共享如有侵權請您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

    版權 2009-2022 版權所有:河北藏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工信部備案:ICP備20016223號 冀公網安備13010502002858號

    人妻偷人精品免费视频|热区欧美精品亚洲高清区|亚洲国产精品狼友在线观看|久久精品视香蕉蕉|国产免费第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