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象訓練是在暗示語的指導下,在頭腦中反復想象某種活動的動作或情境,從而提高動作技能和情緒控制能力的方法[1].研究表明:表象訓練對提升運動技能、訓練動機和克服心理障礙都起著重要作用,已成為體育運動實踐中廣泛采用的心理訓練方法之一。軍事動作技能作為軍人在軍事活動中運用知識和經驗順利完成軍事任務的動作活動方式,是軍人經過教育訓練而習得的必備技能。軍事動作技能與體育運動技能在內在的形成和發展規律上存在高度的契合性,但資料查詢表明:作為一種有效的教育和訓練手段,表象訓練并未廣泛運用于軍事動作技能訓練中。因此,深入探索表象訓練在軍事動作技能訓練中的運用依據和運用模式對于提升軍事訓練績效具有積極的意義。
一、表象訓練運用于軍事動作技能訓練的理論依據
表象(Image)是事物不在面前時,人在頭腦中出現的關于事物的形象[2],是一種能夠自我意識到的類似知覺的心理表征。表象具有認知編碼、念動以及動機激發等功能,這些功能恰是表象訓練運用于軍事動作技能訓練的理論支撐。
一是表象的編碼功能使表象訓練可以加強對軍事動作技能的認知學習,熟悉動作時空特征,建立正確動作的動力定型。依據Paivio提出的雙重編碼理論,長時記憶可分為表象和語義兩個系統,這是兩個既相互平行又相互聯系的認知系統,相互滲透,缺一不可。Paivio通過實驗進一步發現,在認知和表象兩個系統中,表象的信息加工具有一定的優勢,大腦對于形象材料的記憶效果和記憶速度要好于語義的效果和速度。符號學習理論也指出,表象可以充當編碼系統的功能來幫助人們理解或獲得運動模式。而表象的這種信息加工即編碼過程實質上就是在中樞神經系統中將動作分解成一系列圖式,將各步驟的圖式編制成符號部件,從而形成完成動作的中樞程序和藍圖的過程。因此,表象訓練對動作序列進行符號練習、優化動作心理圖式、強化心理藍圖的認知學習過程具有一定的優勢。進而,Feltz和Landers通過對60多項有關表象文獻的元分析發現,表象訓練對完成那些認知成分較多任務的效果總是好于那些純運動性任務的效果。班隊列動作、輕武器射擊、戰術綜合訓練等軍事動作技能項目相比于跑步、俯臥撐等軍事體能項目,含有更多的認知成分,并均可以分解為一系列的動作圖式。因此,軍事動作技能的學習,可以利用表象對動作進行符號編碼,在反復的表象訓練中,使受訓者不斷熟悉正確動作的時空特征,消除“小動作”,修正錯誤動作,不斷發展軍事動作技能的最佳圖式,建立技能的動力定型。
二是表象的念動功能使表象訓練與身體訓練存在一定程度的功能等價,可以作為輔助手段,加快動作技能形成速率。E.Jacobson、E.I.Bind、R.M.Suinn、T.Wehner等眾多學者通過實驗均證實,想象某一動作時可以引起相應肌肉難以察覺的動作,這種現象被稱為念動現象。這一現象后來發展成為心理神經肌肉理論,該理論認為在大腦運動中樞和骨骼肌之間存在著雙向神經聯系,人們在主動去想象做某一動作時,可以引起有關的運動中樞興奮,興奮經傳出神經到達有關肌肉,從而引起難于察覺的運動動作。也就是說,表象的念動功能使得表象訓練和實際運動擁有一定程度上的功能等價。盡管表象訓練時所產生的肌肉運動并不外顯,肌電活動也輕微到讓人難以察覺,但它卻足以激發和打通技術動作的神經通道,在強化技術動作心理圖式的同時,喚醒生理機能,為實際運動做好準備,幫助加深技能訓練過程中的肌肉記憶痕跡。多次激發可以起到加深動作記憶、鞏固完善動力定型,使技能達到自動化水平的目的。因此,以身體訓練為基礎的軍事動作技能訓練也可以采用表象訓練方式,作為身體訓練的有力補充,與實際的身體訓練穿插進行,不僅可以不受場地、天氣等客觀因素的影響,還可以彌補身體疲勞和傷痛的消極限制,加快技能學習的速度。
三是表象的動機功能使表象訓練可以調節軍事動作技能訓練中的身心喚醒水平,增強自我效能感,提升訓練成效。注意-喚醒理論認為表象可。以喚醒生理,并將注意指向與任務相關的活動。Hall等根據Paivio的交叉因素模型設計了目前被 廣 泛 使 用 的 運 動 表 象 問 卷 (Sport ImageryQuentionnair,SIQ),該問卷將表象的功能分為五類,其中三類為動機能力,分別為:一般動機喚醒功能(MG-A)、一般動機控制功能(MG-M)、具體動機功能(MS),充分反映了表象具有可以調節喚醒和焦慮水平,提升自信,產生目標定向反應等功能。
Bandura的自我效能與自信理論、Callcry與Morris的結構方程模型(SEM)等均指出,在運動或技能學習中使用表象訓練,有利于自我效能或自信的提高。研究表明:由于軍事動作技能的特殊性,在其形成中會呈現出某些共同規律,比如訓練成績上升速度先快后慢、進步時起時伏、在訓練的中后期可能出現“高原現象”等,這些情況均會對受訓者的身心狀態產生影響,容易使他們產生煩躁、焦慮、緊張,或者倦怠、失落、自我效能感降低等反應。表象的動機功能恰好可以解決這些問題,通過表象訓練,可以調整受訓者的情緒狀態和注意狀態,提升受訓者的訓練信心和自我效能感,還可以降低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性,降低由情緒緊張而產生的過多的能量消耗,有助于消除疲勞,提高身體感受性。身心配合,突破屏障,提升訓練成績。
二、軍事動作技能表象訓練法的具體實施
眾多學者對表象訓練的運用模式以及在教學實踐中的訓練程序進行了探索研究。在運用模式方面,影響較廣的有Martin等人提出的AMIUS模型,Muroe提 出 的4Ws模 型 以 及lmes和Collins提出的PETTLEP模型。這些模型立足于使運動表象訓練效果最優化,對運動表象訓練內容、要素及作用等方面進行了綜合概述。而訓練程序方面影響最大的當屬日本筑波大學高野聰等人開發的心理表象訓練新程序(簡稱MITP),經過大量實踐運用檢驗,不僅取得了良好的訓練實效,對運動學習訓練心理的理論方法創新也產生了一定的積極影響[3].
在充分借鑒上述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筆者試對表象訓練在軍事動作技能訓練中的具體實施做初步凝練?;镜挠柧毘绦驗椋菏┯栒咄ㄟ^多種方式講解和示范-進行整體動作藍圖的視覺表象演練-受訓者分步模仿練習-施訓者集中糾錯-進行關鍵動作的動覺表象演練-受訓者自主練習掌握-進行情境想象表象演練。其中,視覺表象指視覺感受器感知過的客觀事物重現在腦中的視覺形象[4];動覺表象是在運動中身體處于不同位置而產生的知覺,是通過動作與肌肉、肌腱和關節等之間的聯系而形成的。需著重強調的是,該程序為某項軍事動作技能學習的總體順序,并不是每次具體訓練都需要完成的步驟。結合軍事動作技能形成的階段性特點,可將表象訓練法分為以下四步。
一是在軍事動作技能訓練準備階段,做好表象訓練的喚醒啟動工作。在訓練的準備階段要對表象訓練的基本情況、方法步驟、影響因素、作用成效等進行介紹,使受訓者對表象訓練有整體的概念和心理上的認同,并喚醒其進行表象訓練的動機;重點教授表象訓練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以及與之相關的漸進式肌肉放松、腹式呼吸放松以及想象練習的基本技巧,讓受訓者做好表象訓練的身心準備。在每次訓練前則可以結合熱身活動,做幾遍漸進式肌肉放松和腹式呼吸放松,體驗肌肉本體感覺和情緒狀態,并結合自我暗示法,在心底默念:“我現在頭腦清醒,注意力集中,已做好準備投入新的訓練?!蓖ㄟ^這些活動,喚醒動機、啟動身心,做好表象訓練的準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