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巧設閱讀情境 激發語文教學---《司馬遷發憤寫〈史記〉》的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蘇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 12 課
【教學目標】
1. 理解、品味語言文字,走進司馬遷的內心世界,感受司馬遷忍辱負重、發憤著書的精神,激發閱讀《史記》的興趣。
2. 通過概括小標題,培養學生“讀薄”課文的能力,為復述作鋪墊;通過情境創設、資料引入,為學生提供寫話訓練和說話訓練的機會,培養學生“讀厚”課文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品讀文本,體會司馬遷遭遇飛來橫禍后悲憤交加的內心世界,理解他不顧個人恥辱和痛苦“發憤”寫《史記》的原因及過程。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 師:上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第 12 課,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這一課。
2. 首先,讓我們把時光追溯到司馬遷的年輕時代,尋找他寫《史記》的原因。
二、精讀課文
出示自學要求:閱讀課文第 1、2 自然段,畫出司馬遷發憤寫《史記》的原因,試著用小標題的形式進行概括。
生概括原因:一是黃河熏陶;二是英雄感染;三是父親影響;四是臨終囑托。
【設計意圖:通過概括“小標題”的訓練形式,提升學生理解課文、概括課文的能力?!?br>
出示:司馬談臨終之時,淚流滿面地拉著兒子的手說:“我死之后,朝廷會讓你繼任我的官職,你千萬不要忘記我平生想要完成的史書哇!”
1. 師:這是司馬談臨終前的囑托。用心去讀讀,想象父子離別時的情形。說一說,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自由讀,指名說。)
“臨終之時”想象父親的奄奄一息;“淚流滿面”體會父親的不舍、遺憾;“千萬”中體會父親囑托的重量。
師:你看,僅一個“臨終之時”,就讓我們想到許多許多……同學們,當我們用心去讀書的時候,我們就能看到文字背后的畫面。
師:讓我們再來讀一讀這段話,牢記父親臨終的囑托。
【設計意圖:通過想象加深學生對關鍵詞語的理解,感知文字背后的畫面,讓人物形象豐滿起來,進而體會父親囑托的分量?!?br>
2. 師:同學們,能把書讀薄是具有高度概括能力的體現,通過朗讀,你們只用了 16 個字就把司馬遷寫《史記》的原因概括了出來,掌聲鼓勵一下自己。
(板書:讀?。?br>
3. 師:司馬遷牢記父親的囑托,每天忙著研讀歷史文獻,整理父親留下來的史料和自己早年走遍全國搜集來的資料。
師:正當他專心致志寫作《史記》的時候,一場飛來橫禍突然降臨到他的頭上。什么叫“飛來橫禍”?書中指什么?
(生說。)
出示:原來,司馬遷因為替一位將軍辯護,得罪了漢武帝,入獄受了酷刑。
4. 師:司馬遷對漢武帝說了些什么呢?竟入獄受了酷刑。
出示資料:天漢二年,武帝派寵妃李夫人的哥哥貳師將軍李廣利領兵討伐匈奴,李陵負責押運輜重。李陵帶領步卒五千深入?;?,匈奴以八萬騎兵圍攻。經八晝夜戰斗,李陵斬殺一萬多匈奴,但因得不到支援,彈盡糧絕,被俘投降。司馬遷認為:李陵孤軍奮戰,殺傷許多敵人,立下赫赫功勞。在救兵不至、彈盡糧絕、走投無路的情況下,仍奮勇殺敵,古代名將也不過如此。他之所以不死,投降了匈奴,一定是想找適當的機會再報答漢室。
生讀,說體會。
師:你們覺得司馬遷說的有道理嗎?是事實嗎?
生說。
師:為了國家,為了漢武帝,司馬遷仗義執言,只不過是替李陵將軍說了幾句公道話,便慘遭酷刑,難怪司馬遷悲憤交加,幾次想血濺墻頭,了此殘生。
生讀,讀出司馬遷心中的憤怒!
【設計意圖:文中在寫司馬遷遭受酷刑的原因時,只是進行了“司馬遷因為替一位將軍辯護,得罪了漢武帝,入獄受了酷刑”的簡單描述。資料的出示,意在還原歷史真相,讓學生自主對司馬遷是否該遭受酷刑進行判斷,進而促進學生對“悲憤交加”“血濺墻頭”“了此殘生”的理解?!?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