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高速公路上市公司社會責任問題分析
【第一章】高速公路上市企業社會責任履行研究緒論
【第二章】公司社會責任相關理論基礎
【第三章】高速公路上市企業的社會責任實踐
【第四章】高速路上市企業社會責任實踐的經驗和不足
【第五章】完善上市企業社會責任實踐的對策分析
【結論/參考文獻】高速公路大企業社會責任實施研究結論與參考文獻
第四章 高速公路上市企業社會責任實踐的經驗和不足
上一章對我國高速公路上市企業社會責任實踐的全面分析僅僅是一個過程,最終目的是在全面審視企業社會責任實踐的基礎上,能夠理性客觀的總結經驗,以給其他公路經營企業社會責任實踐以指導,同時也要能夠發現企業在實踐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從而針對性的采取措施,以更好地完善高速公路上市企業的社會責任實踐。而這部分工作,正是本章將要研究的內容。
4.1 高速公路上市企業社會責任實踐的成功經驗
4.1.1 全方位滿足司乘人員的多樣化需求
首先,高速公路上市企業拓寬與司乘人員的溝通交流渠道,努力把握司乘人員的多樣化需求。多家高速公路上市企業通過開展司乘人員滿意度調查、開通咨詢投訴熱線、開通官方網站和微博等方式來收集司乘人員的意見和建議,并組織專門人員對收集的信息進行歸納分析,努力做到全方位把握司乘人員日益多樣化的需求;其次,以司乘人員的需求為導向,采取多種措施全方位滿足司乘人員的需求。針對高速公路司乘人員最基本的需求--安全、舒適、迅捷,各高速公路上市企業采取多種措施來滿足:加強道路養護管理,確保道路通行品質;加大 ETC 車道比例,盡可能減少車輛在繳費過程中的等待時間;完善道路救援服務機制,最大限度地降低突發事件對司乘人員的影響,同時也確保道路順暢。在此基礎上,高速公路上市企業還通過多種途徑來提升司乘人員的出行體驗:微笑服務成為 15 家高速公路上市企業提升收費服務品質的重點突破口,寧滬高速還從服務區環境、便民設施、經營項目等方面開展“滿意服務區”建設,努力從多個角度使司乘人員的需求得到最大程度的滿足。
總之,在當前國內經濟增速放緩,路網分流效應加劇,高速公路上市企業強勢發展的“蜜月期”已經結束的嚴峻形勢下,各高速公路上市企業放下大型壟斷性國企的“高傲”架子,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為司乘人員提供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努力實現顧客價值最大化的做法取得了良好效果,同時為其他公路經營企業切實履行對司乘人員的責任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4.1.2 多手段保障“綠色通道”政策和重大節假日免收通行費政策的執行效果
2010 年國家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完善鮮活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政策的緊急通知》要求所有的收費公路對符合要求的鮮活農產品運輸車輛免收通行費,2012 年發布的《重大節假日免收小型客車通行費實施方案》又要求所有收費公路在清明節、勞動節、國慶節和春節期間對七座以下的小型客車免收通行費。這兩條政策的實施雖然使高速公路上市企業收益有所減少,但是所有的企業都做到了嚴格執行,并且采取多種手段確保政策的高效實施,切實做到了對政府負責和對司乘人員負責。
對于“綠色通道”政策的執行,各高速公路上市企業在所有下轄收費站都開辟了專門的“綠色通道”,并設置鮮明標志引導符合條件的車輛通過。其中部分企業還為“綠色通道”配備了專門的檢測設備,以提高車輛查驗的準確率和通過效率。對于重大節假日免收通行費政策的貫徹執行,各企業顯得越來越成熟。首先,各企業在免費通行期間均在收費站點設置了專門的免費通道,并根據車流量情況對免費通道的數量及時進行調整;其次,針對免費通行期間車流量較大的問題,各企業還安排專門人員在重點路段、重點站實施定人定崗指揮疏導,盡可能減少擁堵狀況的發生;最后,部分企業還針對免費通行期間可能發生的交通事故等問題制定了專門的應急預案,包括清障救援 24 小時待命、人員調配等專門制度的制定為免費通行期間的道路暢通提供了保障。
我國高速公路上市企業從資金投入、設備配置、人員安排、制度保障等方面對兩項政策的貫徹落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確保了國家惠農惠民政策的實施效果,使人民實實在在的享受到了企業發展所帶來的社會福利,同時也給其他收費公路經營主體在貫徹執行政府政策方面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4.1.3 以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推動公路養護水平的提高
提高道路養護水平,確保公路技術狀態良好,一方面是為司乘人員提供優良通行服務的基礎,另一方面也是政府特許經營協議中的明確要求。換句話說,這也是高速公路上市企業對司乘人員和政府履行責任的要求。我國高速公路上市企業為了做到這一點,從養護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兩個方面努力,取得了良好效果。
首先,我國高速公路上市企業近年來在道路養護技術創新方面投入很大,除了在企業內部設立專門的養護技術研究機構以外,還和科研院校合作開展相關技術研究,同時重視研究成果在實際工作中的應用。養護技術的進步大大降低了道路養護成本,保證了養護效果。其次,各企業都認識到了預防性養護的重要性,并在該理念的指導下根據實際情況制定了一系列養護管理制度:預防性養護指標體系、路面和橋梁技術狀態檢查制度、養護現場管理制度、養護施工預報制度制度的完善和創新為道路養護工作的高效開展提供了保障。
4.1.4 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定期發布且質量有所提升
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是企業對其社會責任理念、實踐等進行的系統信息披露,是企業與利益相關者之間溝通交流的重要載體[47].高速公路上市企業定期發布社會責任報告,可以讓利益相者更好地了解企業社會責任實踐的具體情況,特別是可以給政府規制機構了解企業的情況提供一個渠道。
當前我國高速公路上市企業在發布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方面有了很大進步。首先,定期發布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的高速公路上市企業越來越多。從 2008 年福建高速、粵高速在行業內率先發布企業社會責任報告起,其他高速公路上市企業紛紛開始發布自己的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截至 2013 年底,15 家高速公路上市企業中有 11 家企業每年定期發布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占全部企業的 73.33%,而同期我國國有企業和國有控股企業發布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的比重僅分別為 32.77%和 30.51%8.其次,定期發布的社會責任報告質量獲得較大提升,在報告內容、披露信息和報告結構等方面較前幾年有了很大的改善。2013 年發布的 11 份企業社會責任報告中篇幅超過 10 頁的達到了 10 份(占比90.90%),報告大多依據上海證券交易所《公司履行社會責任的報告編制指引》等相關文件的要求編制,內容大多都涉及到了公司概況、企業社會責任觀和實踐情況、未來展望等(具體情況見表 4.1)。高速公路上市企業定期發布的社會責任報告數量的增加、質量的提升,一方面為社會公眾了解企業的履責情況提供了渠道,有助于企業在接受監督的同時改善當前社會公眾對企業的看法;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政府規制機構在獲取充分信息的基礎上針對性的采取規制措施。
4.2 高速公路上市企業社會責任實踐的不足
4.2.1 部分高速公路收費不盡合理
高速公路作為交通基礎設施,具有天然的社會公益性[48],這也就決定了高速公路上市企業在獲取經濟效益的同時也要兼顧社會效益。但是近年來人們對于高速公路上市企業的指責卻屢見不鮮,而這些指責的根源則是高速公路上市企業經營的部分高速公路通行費標準過高、超年限收費、違規收費等不合理現象頻發。這些問題反映出高速公路上市企業在經營管理過程中盲目追求利潤和自身利益,與社會爭利嚴重,沒有做到切實對司乘人員負責和對社會發展負責。
以本文研究的 15 家高速公路上市企業中收費總里程居首、資產規模最大的山東高速為例。山東高速旗下的濟南黃河大橋按照公路收費年限的相關規定早已超出收費期限,而且其在運營過程中注入上市公司的收入完全可以證明公路建設的投資額已經收回,但是截至 2014 年底仍在收費;旗下的濟青高速經測算合理收費年限為 12.65 年,但是目前批準年限卻為 30 年[49];山東省交通廳批準的擬繼續收費的 2015 年年底到期的15 個高速收費項目中有多個涉及山東高速股份有限公司9.無獨有偶,2012 年 10 月 8日終止收費的、隸屬于中原高速的鄭州黃河大橋經國家審計署審計,共違規超期收費14.5 億元[50].這些與社會爭利的現象本質上就是高速公路上市企業社會責任意識淡薄,盲目追求自身利益而忽視利益相關者利益的體現,這些行為給企業造成了非常惡劣的影響。
4.2.2 貪腐問題嚴重危害企業利益相關者的利益
近年來我國高速公路行業已經成為貪污腐敗的重災區,眾多的貪腐事件也不同程度的涉及到了高速公路經營的主力軍--高速公路上市企業。這部分企業在經營管理過程中的貪腐問題嚴重影響到了眾多利益相關者的利益,也讓企業社會責任履行效果大打折扣。
高速公路從最初的立項審批到最后的收費經營、經營轉讓之間有諸多環節,包括投資、貸款、工程承包、工程建設、工程驗收等,這些環節還會涉及到政府、銀行、招標負責人、工程承包商等,過程環節多、涉及范圍廣、涉及資金數額巨大為貪污腐敗提供了較多的可能。河南中原高速前董事長童言白 2004 年 1 月初因貪腐問題畏罪潛逃[51],2015 年 4 月吉林高速董事長韓增義因貪污等問題被組織調查10??近年來,高速公路上市企業良好的收入狀況也為部分企業高管生活腐化創造了機會,山東省委巡視組 2015年 2 月就曾明確指出山東高速集團領導干部辦公用房面積過大,薪酬過高11.這些貪腐現象的存在大大浪費了企業資源,貪腐官員在獲取不當得利的同時也擠占了其他利益相關者的權益空間,在損害股東利益的同時也損害了其他利益相關者的利益,是極端不負責任的行為。
4.2.3 對相連路段經營者的責任承擔較少
前文已經提到,當前我國高速公路的經營者主要是分片區經營或者實行專線管理,各經營主體之間相互獨立。一方面相互之間聯系較少,另一方面負責行業管理和宏觀調控的政府部門之間的溝通交流也比較少,這就造成了包括高速公路上市企業在內的公路經營者在經營管理上各自為營,處理問題時較少考慮相連路段經營者的利益,對相連路段經營者的責任承擔有所欠缺。
從我國高速公路的發展歷程來看,分片區經營或者實施專線管理的經營管理模式在高速公路發展初期曾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一方面可以充分發揮公路經營者的本地化優勢,利用其對當地社區、民眾等環境因素比較熟悉的特點,確保經營管理活動的順利開展,另一方面對于當時高速公路運營管理經驗欠缺的經營者來說,可以集中自己的全部精力管理某個公路項目或者管理某個區域內的公路項目。這種分散的經營管理模式能夠滿足當時公路網密度較低時的經營管理要求,也與當時經營者的管理水平相適應。但是近年來高速公路網越來越密,跨區域的全國性的高速公路也越來越多,同時多家高速公路上市企業已經不再局限于原來的經營范圍,開始跨區域經營或者受托管理其他片區內的一條或者幾條高速公路,目前發展較快的山東高速在本省受托管理和外省經營的高速公路項目已經達到 12 個(見表 4.1)。這種經營路段上的聯系和經營范圍上的交叉,對公路經營者之間的合作提出了較高要求。要想發揮高速公路的規模經濟效應和網絡效應,相連路段的經營者必須重視相互間的合作伙伴關系,在經營管理過程當中把對方的利益納入自己的考慮范圍,切實對對方負責。關于這一點,高速公路上市企業做的還遠遠不夠。
4.2.4 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報“喜”不報“憂”
當前 15 家高速公路上市企業中能夠做到定期發布社會責任報告的有 11 家。這 11家企業發布的社會責任報告雖然在內容和結構等方面有所改善,但是報“喜”不報“憂”的問題仍然比較嚴重,這與我國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總體興起較晚、發展還不夠成熟不無關系。
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應該是企業對報告期內社會責任履行情況的一個總結和說明,應該能夠綜合全面的反映出企業在報告期內社會責任實踐情況。它就要求企業社會責任報告不僅要包括企業在履行社會責任方面的努力和成績,也要包括問題和不足,特別是要對利益相關者的質疑作出回應??v觀 11 家高速公路上市企業近年來發布的社會責任報告,所有的報告都是在向社會公眾說明自己的社會責任觀,羅列自己在履行社會責任方面的成果,與其說是報告,更不如說是企業在“歌功頌德”.盡管近年來高速公路上市企業被曝光的違規收費、貪污腐敗等對利益相關者不負責的事件時有發生,社會公眾也多有質疑,但是沒有一份報告中提到過這些“不光彩”的事。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應該是全面反映企業社會責任履行情況的載體和工具,高速公路上市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只見“喜”不見“憂”、違背平衡性原則的問題,一方面不利于政府規制機構獲取真實完整的規制信息,另一方也會使社會公眾喪失對報告的信心,制約報告在轉變社會公眾對企業的的看法、提升企業形象方面的積極作用。
4.3 本章小結
本章以辯證的觀點對我國高速公路上市企業的社會責任實踐進行了分析。其中,企業在滿足司乘人員需求、貫徹執行政府的“綠色通道”政策和重大節假日免收通行費政策、提高道路養護水平方面的經驗和做法值得總結,在收費標準和收費年限調整、預防腐敗風險、對相連路段經營者履行責任方面則存在不足。此外,關于高速公路上市企業的社會責任報告,雖然整體在不斷進步和完善,但是報“喜”不報“憂”的問題仍然需要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