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hohmo"><ruby id="hohmo"></ruby></td>
    <td id="hohmo"><ruby id="hohmo"></ruby></td>
    <acronym id="hohmo"><label id="hohmo"><address id="hohmo"></address></label></acronym>
    藏刊網,職稱文章發表、期刊投稿權威機構

    投稿咨詢

    投稿在線咨詢

    專著咨詢

    合著&獨著&編委

    編輯在線咨詢

    專利咨詢

    專利申請&轉讓

    編輯在線咨詢

    軟著版權

    軟著版權

    編輯在線咨詢

    在線溝通

    論文&專著&專利

    編輯在線咨詢

    微信聊

    微信掃一掃

    首頁 > 文學論文 > > 兒童文學接受與少數民族少年兒童的國家和文化認同
    兒童文學接受與少數民族少年兒童的國家和文化認同
    >2024-02-12 09:00:01


    古今中外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在兒童的成長認知過程中擔當著塑造健全人格和培養審美情感的重要角色,應當成為各民族少年兒童共同擁有的寶貴精神財富。然而由于語言文字的限制,新疆的少數民族少年兒童(尤其是南疆少數民族聚居地以維吾爾族為主的少年兒童)很難公平地享受此權利,大量的漢語動畫和漢語書籍他們聽不懂也看不懂。眾所周知,道德觀、人生觀以及國家情感認同都是從兒童時期開始培養,閱讀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對少數民族少年兒童正確“三觀”的樹立以及對祖國的認同、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對自我的認同都有著深刻影響,兒童閱讀資源的稀缺與兒童文學接受的不暢將導致其國家、民族、文化、自我情感認同的淡泊。

    一、兒童文學接受與少數民族少年兒童的國家認同

    “認同”作為心理學上的專有名詞,緣于精神分析學派開創者弗洛伊德,他認為兒童在成長過程中會逐漸吸納父母或師長的一些品格特質并內化而為自己的人格,并且通過這種行為開始與“他者”建立最早的情感聯系。弗洛伊德將“認同”的心理活動過程定位于兒童,可見認同意識首先是在兒童時期接受并確認的?!皟和瘯r期”或“童年經驗”是弗氏理論的關鍵詞,他的一系列影響深廣的理論都與此相關。弗洛伊德的人格發展理論認為個體的心理缺失往往可以追溯到其童年時期的成長與教育環境,兒童的早期經驗對其一生都有至關重要的影響。

    以此理論作為依據,可以將新疆南疆少數民族民眾中華民族認同意識的薄弱,在一定程度上歸因于其兒童時期接受的國家認同不足,而對本民族的認同不斷被強調?!懊褡逭J同是個體對自己民族歸屬的認知、承認和感情依附?!?/p>

    民族認同和國家認同在一個人的觀念中是同時共存的,但在具體的情境或生活中,人們往往只強調或突出其中一種認同。例如新疆的少數民族民眾更突出他們的民族認同,漢族民眾更強調中華民族認同而不是漢族認同。依據課題組在南疆喀什、和田地區的調研訪談結果,受訪兒童是否為少數民族、家庭是否在少數民族聚居地、父母的民族身份、父母的受教育程度都對其中華民族認同有極大影響。與之相對的,烏魯木齊及部分南疆城市民考漢(從小上漢語學校)的小學生父母受教育程度較高,在家庭中多用漢語交流,學生漢語水平較高,較為熟悉中華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與漢族小學生并無二致;而南疆少數民族家長受教育程度相對較低,不鼓勵孩子外出求學,甚至阻止孩子學漢語或上學,孩子在學校和家庭主要用母語學習和交流,對本民族的文化傳統較了解,但對中華傳統文化基本不通曉,也很難聽懂支教老師的漢語授課,對“中華民族”、“五星紅旗”、“長江黃河”等代表國家認同的形象和標志沒有明顯的體認和民族自豪感的生成。他們的民族自豪感更多生成于談及本民族的領袖或英雄人物。

    試想,如果這些少數民族少年兒童從小接觸和閱讀的兒童讀物不局限于本民族的英雄故事,而是為祖國勇于獻身的忠誠機智的小兵張嘎、小英雄雨來,是對國家愛得深沉的《最后一課》,是那么多愛祖國愛人民的孩子的經歷共同譜寫的《愛的教育》,是對國家標志具有崇高無上情感的《今天我是升旗手》……那么他們在潛移默化之中則易于將視野投射到本民族的局囿之外,將情感“遷移”到整個中華民族,認識到56個民族手足相親榮辱相依,從小就強調自己是中華民族的一分子,形成對祖國的心理依戀和情感偏愛的自覺歸屬意識。

    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與深刻的國家榮譽感如果與弗洛伊德的人格結構相對應當屬于“超我”這一最高層次?!俺摇笔侵敢粋€人在成長過程中所習得的道德理想、社會戒律和道德規范,即道德化的“自我”。

    一個人的愛國主義情感和國家認同感不是憑空而來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必須經歷一個周圍影響、外界教育的過程,從而慢慢地萌芽、開花、最終根深蒂固嵌入人格。同樣的道理也適用于孩子。孩子在學校參加升旗儀式,當他聽到雄壯國歌奏響,看到五星紅旗冉冉升起,必然感受到莊嚴肅穆的氛圍從而由衷生發“崇高”的感受;當他看到奧運健兒賽場拼搏為國爭光時國人的搖旗吶喊,必然被激發出“自豪”的民族榮譽感;當他看到老師回首祖國落后挨打的歷史時悲憤沉痛的表情,必然會產生“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歷史使命感。兒童就是這樣逐漸通過成人與環境的影響來完成國家認同感以及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的塑造。但是,兒童對于成人傳授的道德觀念還缺乏實際的體驗與深刻的認識,因而就要根據他們的年齡特點和心理接受能力,選取大量內容相關的故事、兒歌、圖畫等多樣化形式的兒童文學或兒童讀物,利于他們接受、模仿、實踐,從而形成牢固的國家認同感。

    根據美國心理學家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榜樣教育能很好地讓兒童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少數民族兒童在閱讀兒童文學作品或觀看動畫片的時候也很容易形成這種認同心理和模仿行為,我們應該充分發揮兒童文學中榜樣的力量,引導少數民族少年兒童樹立更為堅定和深厚的中華民族認同感。

    二、兒童文學接受與少數民族少年兒童的文化認同

    “所謂文化認同是指個體對于所屬文化以及文化群體所形成的歸屬感及內心的承諾,與從而獲得、保持與創新自身文化屬性的社會心理過程?!敝腥A文化依附于中華民族,56個兄弟民族在長期共生融合的過程中共同傳承了燦爛悠遠的中華文化,自然而然生成對中華文化的歸屬感;而在中華民族內部,各個民族幾乎都擁有各自獨特的文化傳統與習俗,身處本民族的群體或文化環境中,則更易產生親近感;而當處于其他民族占多數的場合之中時,則會更趨向于自己少數民族的立場,中華民族的認同感此時則不被凸顯。無論如何,中華文化是多元的,各民族文化亦是被平等尊重而和平共存的。

    除價值規范、宗教信仰與風俗習慣之外,語言和文學藝術也在文化認同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語言文字既是傳承文化的主要載體和表現形式,在文化認同中更被賦予了新的內涵,它在一定意義上代表著各少數民族區域對主流文化認同的程度。新疆南疆少數民族地區小學生的漢語水平普遍較低,只限于最簡單的口頭交流,長句和稍難詞匯完全不懂,漢字書寫極其困難,受本民族文字書寫方式影響嚴重,王歡:兒童文學接受與少數民族的心理認同甚至到了讀大學,還是從右往左寫漢字,或左手書寫,或將作業本豎起來書寫,完全不顧漢字的造字結構偏旁筆順。由于語言和文化的差異,新疆南疆少數民族學生對中國傳統民間故事也知之甚少。相比較而言,首府及全疆民考漢的少數民族小學生,對中華文化的接受和漢語交流書寫運用的水平較高。

    兒童文學可以是填充這道文化溝壑的重要“利器”。首先,兒童文學被稱為“淺語的藝術”,是極符合現代漢語規范的極其淺顯簡單的語言,與少數民族少年兒童的接受能力極相適應,可作為他們學習漢語最好的語言材料。其次,兒童文學是專門為兒童而創作的,以兒童為本位,符合兒童的思維、心理特點和接受水平,既可以讓兒童在閱讀過程中接受真善美的道德熏陶,又有助于他們豐富知識、激發想象力、培養審美情感,是少數民族少年兒童學習中華文化的絕佳資源。

    但據調研結果顯示,新疆南疆少數民族少年兒童整體兒童文學素養低下。除對《小蝌蚪找媽媽》、《神筆馬良》等經典故事略知一二外,幾乎沒有接觸過《草房子》、《狼王夢》以及《兒童文學》、《少年文藝》等當下最受全國少年兒童歡迎的兒童文學作品和雜志。而閱讀中華文化孕育出的大量優秀作品,也是吸取中華文學藝術和形成中華文化認同的重要通道。維吾爾族少年兒童并非不熱愛兒童文學,語言不通是阻礙其文化接受的最大障礙。因此,要加大加快少數民族地區的兒童文學翻譯工作。目前,新疆知名兒童文學作家劉乃亭、于文勝的童話已被大量翻譯成維語,在維吾爾少年兒童中很受歡迎。維吾爾族兒童文學作家帕爾哈提·伊力牙斯的幻想小說《樓蘭古國的奇幻之旅》漢文版獲得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不同民族的作家基于不同民族文化和語言創作的兒童文學作品,被翻譯成另外一種語言后同樣得到了另一個文化群體的接受,表明兒童文學是跨民族的,它所承載的文化內涵更是跨時代跨國界的。

    以上是新疆南疆少數民族少年兒童對兒童文學傳統圖書(紙質媒介)的接受狀況,與漢族兒童相比差別極大。但我們不應將兒童文學的范疇局限于此,當代兒童生活在一個選擇豐富的多元文化時代背景之中,電視、電影、網絡、手機等新媒介共同顛覆了紙質媒介的壟斷局面,已然構成兒童文化的重要內容。依據調研結果我們驚訝地發現:民漢小學生對兒童文學紙媒的接受差別較大,而對動畫影視等新媒介的接受差別較小,基本可以保持同步。這說明,新媒介更有助于少數民族少年兒童接受兒童文學和形成文化認同。例如,動畫片《喜羊羊與灰太狼》在新疆南疆地區受到90%以上少年兒童的強烈喜愛,這得益于地方電視臺將其譯為維吾爾語大力推廣。央視多年王牌少兒節目《大風車》、《動畫城》、《智慧樹》等也被翻譯成維語,在南疆電視臺、雙語幼兒園或小學不斷播放,廣受歡迎。此外,維吾爾族雙語少兒節目《雙語橋》和母語少兒節目《雪蓮花》通過民漢兩種語言講述兒童故事、傳播文化……可見,多種媒介的兒童文學是傳播主流文化、樹立少數民族少年兒童中華文化認同感的最佳載體與不二選擇。

    三、兒童文學接受與少數民族少年兒童的自我認同

    “自我”、“主體性”幾乎是每個想到達陳寅恪先生所說的“獨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境界的人畢生都在追尋和思考的問題,是中外文學中人與自身博弈的永恒主題,我們可以將其統稱為“自我認同”?!白晕艺J同”的建立是一個長期積累和不斷修正的過程,兒童期則是建立自我認同和塑造主體性最關鍵的時期。兒童期的自我像一張白紙,是一個極其開放的空間,成人在紙上畫上什么,孩子便接受什么,兒童此時的自我塑形基本由他者確定。

    而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所營造的空間恰恰可以在此時為兒童提供一個完整理想的他者世界,讓兒童身臨其境地理解他者并與之對話,通過閱讀中的想象和重構來完成對自我的塑造。

    兒童通過閱讀中的情感參與建構其自我認同。兒童文學的閱讀過程是一個審美的過程,也是一個情感參與的過程,沒有情感就沒有審美,任何一個人在審美的過程中都會投入一定的情感,兒童尤其突出,通常年齡越小的兒童越分不清現實世界與幻想世界的區別,他們的情緒會隨著故事主人公的經歷時悲時喜,時而哈哈大笑,時而哭泣不已,這說明兒童是憑情感而非理性去體認作品的,從而形成其自我認同。少數民族少年兒童的文學閱讀也是一樣,他們讀維吾爾族兒童小說作家吐爾孫阿依·玉賽因的《保姆》,會為少女古麗菲亞的悲慘遭遇而傷心落淚,從而生發出同情弱者、感恩生活的感情;他們讀艾合買提江·庫爾班的童話《撒謊者托蘇克》會佩服托蘇克的幽默機智,同時又厭惡他“找不到謊話時才說真話”的劣行,繼而要求自己聰明善良、誠實守信。

    兒童通過閱讀中的想象建構其自我認同。少數民族少年兒童在閱讀幻想小說《樓蘭古國的奇幻之旅》時隨同故事中的四個小主人公回到四千年前的樓蘭古國,在那里經歷了不少見聞,聽巴勒圖老人講故事明白哭與笑其實是自己的財富是造物主的恩賜,幫助哭泣的胡楊恢復人形明白貪婪終會害人害己,將戈壁中的野駱駝引向水草豐美的地方卻讓它們瀕臨絕境從而明白人不能忘本,從弱小的蘆葦凈化河水明白大自然各種生物的相依共生,從孤獨的鳥巢的經歷明白母愛的無私偉大……總之,兒童的閱讀是一個不斷與文本與他者對話的過程,兒童在閱讀的過程中不斷將自己帶入故事中,通過換位思考和想象逐漸建構其自我認同,正直善良的主人公就是兒童自身,反面角色的行為遭到兒童主體性的排斥,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是非觀由此形成。但當新的更為強大的精神偶像出現時,兒童讀者便會形成新的層次的認同,從而逐漸塑造出一個更加豐盈的自我。

    兒童通過游戲建構其主體性。游戲介于幻想與真實之間,既能滿足兒童將天馬行空的想象付諸于行動的愿望,又能緩解和宣泄兒童在現實生活中遇到的緊張與壓抑,幫助他們建構起自身的主體性力量,從而應對成長道路中的困難和考驗。但是,孩子在現實中畢竟不能時時刻刻忘我玩耍,繁重的學業將他們的業余時間擠壓殆盡,那么體內奔騰著過剩的游戲欲望的孩童還能通過什么途徑去紓解情緒、享受快樂?答案是閱讀兒童文學(另一個答案是玩具,暫不在考察范圍)。兒童文學因處處充盈著游戲精神而與游戲一脈相承,兒童文學中有狂野的想象、夸張、變形、任意時空的互換對接,例如可以舉起一匹馬的長襪子皮皮、隨風而來的瑪麗阿姨、給孩子造美夢的好心眼巨人、坐著二踢腳沖上云霄的皮皮魯等等,無限擴展了“玩”的方式和空間,更可以填充孩子在現實中實現不了的游戲愿望。每一個少年兒童都有游戲的心理和精神需求,少數民族少年兒童亦是如此。新疆的維吾爾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維吾爾少年兒童在民族節日中除了載歌載舞之外也有如叼羊、潑水等游戲活動,但這些游戲畢竟只是在極少時間進行,遠遠滿足不了兒童快樂至上的天性,這就需要有大量兒童文學去補充。而根據調研,南疆維吾爾族家庭擁有的兒童讀物極少,地區圖書館和學校閱覽室的供給也十分有限,像喀什市、和田市新華書店有相對豐富的漢文版和維文版兒童文學作品(例如楊紅櫻作品也有維文版),但仍有一些鄉鎮閱覽室的兒童圖書并未對外開放僅限于擺設。綜合而言,新疆南疆地區少數民族少年兒童的兒童文學接受程度是很低的,這種現狀有礙于他們從小自我認同和自我主體性的建構,應引起教育和文化相關部門的重視和決策應對。

    “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應該是一個人的閱讀史;而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應該看這個民族的閱讀水平?!?/p>

    讀書是一輩子的事,兒童文學的閱讀不僅有助于從小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和審美品位,更奠定了一個人的國家、民族、文化、自我的情感和心理認同。如果兒童文學在整個童年缺席,兒童的一生都會為此付出代價;如果兒童文學在少數民族的成長中缺席,國家必會為此付出代價。由于語言文字的障礙、教育資源的短缺和教育水平的相對落后,西部少數民族少年兒童與漢族少年兒童相比已然“輸在了起跑線上”,因而必須認識到兒童文學接受之于少數民族少年兒童精神成長的重要性,發揮兒童文學跨民族跨地域跨文化的多元特性,破除不同民族之間的語言和精神隔閡,讓各民族少年兒童共同享受到中華文化的滋養。

    參考文獻:
    [1]王泉根.論兒童文學的基本美學特征[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2\\).
    [2]左斌,秦向榮.中華民族認同的心理成分和形成機制[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4\\).
    [3]林菁.弗洛伊德的人格發展理論對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啟示[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2\\).
    [4]樊紅敏.國家認同建構中的文化認同與民族認同———汶川地震后的啟示[J].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5\\).
    [5]杜傳坤.兒童閱讀:可能的世界與自我的建構[J].中國兒童文化,2011,\\(5\\).
    [6]朱永新,孫云曉.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就是閱讀史———朱永新與孫云曉對話錄[J].少年兒童研究,2007,\\(5\\).

    綜合排序
    投稿量
    錄用量
    發行量
    教育界

    主管:廣西壯族自治區新聞出版局

    主辦:廣西出版雜志社

    國際:ISSN 1674-9510

    國內:CN 45-1376/G4

    級別:省級期刊

    中國報業

    主管:中國報業協會

    主辦:中國報業協會

    國際:ISSN 1671-0029

    國內:CN 11-4629/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中國房地產業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部和...

    主辦:中國房地產業協會

    國際:ISSN 1002-8536

    國內:CN 11-5936/F

    級別:國家級期刊

    建筑與裝飾

    主管:天津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主辦: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

    國際:ISSN 1009-699X

    國內:CN 12-1450/TS

    級別:省級期刊

    財經界

    主管: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主辦:國家信息中心

    國際:ISSN 1009-2781

    國內:CN 11-4098/F

    級別:國家級期刊

    文化月刊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主辦:中國文化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國際:ISSN 1004-6631

    國內:CN 11-3120/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期刊在線投稿系統
    上傳文件
    支持上傳.doc、.docx、.pdf文件
    18年國內外學術服務,發表國際文獻請認準藏刊網官網

    資深編輯團隊

    專業設計投入方案

    投稿成功率極高

    企業信譽保障

    對公交易更安全

    人民群眾口碑好

    高效投稿流程

    審稿快!出刊快!檢索快!

    正規刊物承諾

    無假刊!無套刊!

    投稿成功!

    藏刊網提醒您

    1.稿件將進入人工審稿階段,審稿后會有編輯聯系您,請保持手機暢通。

    2.為避免一稿多投、重刊等現象影響您的發表,請勿再投他刊。

    確定

    投稿失??!

    藏刊網提醒您

    由于網絡問題,提交數據出現錯誤,請返回免費投稿頁面重新投稿,謝謝!

    確定

    藏刊網收錄400余種期刊,15年誠信發表服務。

    發表職稱文章,覆蓋教育期刊、醫學期刊、經濟期刊、管理期刊、文學期刊等主流學術期刊。

      投稿郵箱:cangkan@163.com

    本站少量資源屬于網絡共享如有侵權請您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

    版權 2009-2022 版權所有:河北藏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工信部備案:ICP備20016223號 冀公網安備13010502002858號

    人妻偷人精品免费视频|热区欧美精品亚洲高清区|亚洲国产精品狼友在线观看|久久精品视香蕉蕉|国产免费第一区二区三区